
陶卫网讯 日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半个月来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都在积极采取行动,接下来这些地区的陶企不仅将面临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的专项督察,在即将到来的错峰生产期,不少企业也将被要求停产。
河北:首轮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专项督察行动启动;高邑7家陶企被查出问题
日前,《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出台。方案提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全省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比2016—2017年同期下降15%以上,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15%以上。方案指出,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重点对钢铁、水泥、陶瓷、焦化等行业企业建设综合抑尘设施。严格落实工业企业错峰生产与运输,以城市为单位按照排污绩效,重点对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等行业全面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一律停产。
9月14日,河北开展由省大气办组织的首轮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行动专项督察行动。由150余人组成的河北全省大气污染专项督察队伍兵分6路,分赴各地开展为期15天(9月14日至28日)的专项督察。
就在前一天,9月13日,河北省环保厅官网发布了省大气办关于对大气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发现问题交办通知,石家庄市高邑县有7家陶企被查出问题。
河北省环保厅要求各市人民政府认真组织核查和整改工作。9月26日前,将相关问题整改、处罚、问责等处理情况报省大气办。省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将对未按期上报处理结果、整改落实不到位等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择机进行后督查,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将进行通报,并启动问责机制。
河南:47家陶企停产4个月,13家陶企停产3个月
日前,河南省发布了《2017-2018年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加大建材行业错峰生产力度,水泥、砖瓦窑、陶瓷、玻璃棉、岩棉、石膏板、耐材、珍珠岩等建材企业,全部实施停产。建材行业的错峰范围为全省60家陶瓷企业(不含以电、天然气、管道煤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
具体错峰时间为:
1、郑州、开封、安阳市、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巩义、兰考、滑县、长垣等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和洛阳、平顶山市行政区域内的47家陶瓷企业,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全部停产。
2、其余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行政区域内的13家陶瓷企业,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1月20日,全部停产;2018年1月21日至2月10日,恢复生产;2018年2月11日至3月15日,全部停产。
山东:淄博10月底前建陶行业改用天然气为燃料,采暖季未用天然气陶企全部停产
日前,淄博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公布。方案要求,淄博市在2017年6月底前关停建陶企业144家214条生产线,2017年10月底前建陶行业(建陶企业26家61条生产线)全部改用天然气为燃料。
方案提出,在采暖季,建材、钢铁、铸造、火电、焦化、电解铝、化工等行业严格落实错峰生产要求。加大建材行业错峰生产力度,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玻璃棉(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岩棉(不含电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启动红色、橙色预警时,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工业企业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50%以上。
山西:晋城启动8个月秋冬季攻坚行动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发布后,山西省同步拟定了《山西省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在实施范围上由4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扩展到全省所有的11个市,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省共同行动,形成合力。
8月15日,晋城市召开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秋冬季”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并出台了《晋城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秋冬季”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8月至明年3月,以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燃煤污染综合整治、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业企业对标改造、移动源污染综合整治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为期8个月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攻坚行动。
方案提出,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状况摸底排查工作,重点是钢铁、建材、火电、焦化、化工等行业和锅炉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2017年9月底前,全市钢铁、铸造、焦化、建材、化工等行业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加大建材行业错峰生产力度,水泥(含特种水泥,不含粉磨站)、砖瓦窑(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陶瓷(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玻璃棉(不含以天然气为燃料)、岩棉(不含电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
(责任编辑/小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