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卫网
所在位置:首页 > 陶瓷资讯 > 近三年,建陶行业25亿平米产能淘汰,2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出局!
近三年,建陶行业25亿平米产能淘汰,2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出局!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38579    作者 : 陶瓷资讯    2020-03-12

3月11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了《创新突破、逆势而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概况》,对2019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发展作了详细概述。本文精选了部分内容。

 

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企减少122家

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好于2018年


2019年,尽管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房地产政策调控、消费升级、需求转移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陶瓷砖行业仍呈现较强韧性,纵然陶瓷砖产量增长曲线日渐进入下行通道已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但是行业整体和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好于2018年;

产业政策迭代和环保提标的双向挤压,对我国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加速落后产能和低效益企业退出;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以及精装房、整装、工装、互联网家装、装配式建筑进一步的提升,采购渠道的多元化及新兴渠道的兴起颠覆传统营销模式;

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行业洗牌速度加剧;

协会团体标准在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提质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品牌时代重磅来袭与资本市场的加持助推头部建陶企业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销售业绩逆势上扬,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都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市场博弈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从同业竞争到跨界竞争,常态促销模式日渐式微,营销进入“优劣势”快速转换的时代;抛光砖、瓷片等低附加值产品产量大规模骤减,岩板、厚板、功能性瓷砖、发泡陶瓷成为行业新宠,成为国内陶企寻找差异化的突破口;

美国对华瓷砖“双反”,对原本就遭受重创的我国陶瓷砖出口而言可谓是推波助澜,2019年陶瓷砖出口依旧延续下滑态势,但出口额和出口平均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国产超大吨位压机的诞生成为中国建陶行业标志性的技术创新,推动国产陶瓷砖装备技术研发继续创新提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陶瓷装备技术生产强国之间的差距;行业智能化、绿色发展的步伐加快,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成为行业逐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主旋律;

市场的核心供需失衡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旧存在。

据统计,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瓷企业1522家,比2018年减少122家,同比下降7.42%,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877.62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润总额266.11亿元,同比增长12.43%;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6.86%,同比增加0.58%;亏损企业数量221家,比2018年增加2家,亏损企业面为 14.52%,同比增加 1.2个百分点,期末产成品库存338.96亿元,同比增长1.26%。

105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被淘汰出局

2019年陶瓷砖产能达82.25亿平方米


据统计,2019年,1160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105家企业被淘汰出局;

实现营收3079.91亿元,同比增长2.89%;

实现利润总额194.67亿元,同比增长10.58%;

销售利润率为6.32%,比去年同期增加0.44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数量191家,比2018年增加7家;

亏损企业面为 16.47%,同比增加 1.92个百分点;

期末产成品库存29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08%;

继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跌破100亿平方米之后,2019年陶瓷砖产量继续在下行通道持续走低,达到82.2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73%,下降幅度较2018年减少2.47个百分点;

重要建陶产区除福建实现10.97%的增长,广东、江西、山东、四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四川为-1.56%,广东-5.75%,江西-7.58%,山东-19.59%;新兴建陶产区云南、贵州、陕西、湖南的产量均接近或超过10%的增长,湖北产量增长4.94%,其他河北、河南、广西等产量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由此不难发现,在陶瓷砖产量继续下滑,而行业经效数据较上一年保持一定增长的背后: 

一方面是环保、土地、能源、劳资成本攀升,以及营销成本的加大等因素导致行业平均单价上涨,由2018年的33.22元/平方米上涨37.45元/平方米,增长12.73%,以保证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

第二,市场需求的变化倒逼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优秀品牌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加大,高附加值产品在逐步取代过去低端产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 

第三,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与任性进一步提高,企业正在继续向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良性发展。



2019年我国陶瓷砖出口量继续延续下滑的态势,全年出口量7.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45%,出口额45.55亿美元,同比增长5.83%,陶瓷砖出口平均单价为5.91美元/平方米,比2018年提高0.79美元。


 

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减少17家

产量超2.37亿件


2019年,全国卫生洁具市场总体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卫生洁具类生产企业的产销形势好于陶瓷砖类生产企业;房地产、工装 、整装等集采赊销模式在提升行业竞争门槛的同时,也在侵蚀企业的利润与现金流;资源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品牌优势日渐明显;

优秀品牌企业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整装卫浴、装配式卫浴迅速崛起步入高速发展期,整体卫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新零售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渠道壁垒,满足消费者体验式购物的需求;新国货和民族品牌的崛起,打破多年以来外资品牌长期占据国内卫生洁具市场格局,新的市场秩序在建立;

卫浴产品智能化、个性化、一体化以及注重健康环保节水逐渐成为卫浴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商用对卫浴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智能、智造已经成为卫浴行业的核心发展趋势;

通过多种渠道拥抱资本市场,运用金融杠杠实现产业扩张成为主流卫浴企业心照不宣的共识;

我国卫生陶瓷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出口量、出口额及出口单价均大幅提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据统计,2019年,362家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较上年减少17家;

实现营收797.72亿元,同比增长2.52%;

实现利润总额71.44亿元,同比增长17.79%;

销售利润率为8.96%,比去年同期上升1.17个百分点;

亏损企业数量30家,比2018年减少5家;亏损企业面为 8.29%,同比减少 0.94个百分点;

期末产成品库存45.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61%;

卫生陶瓷产量超过2.37亿件,同比增长1.39%。

卫生陶瓷主要产区除河南省产量下降11.25%外,广东、福建、河北、湖南、湖北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 1.21%,7.53%,13.13%,19.57% 和29.51%;其他地区除北京外,四川、重庆、上海、山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我国卫生陶瓷产品出口逆势上扬,出口量达9623万件,同比增长13.96%;出口总额为79.85亿美元;同比增长46.33%;平均单价从64.62美元/件增长到82.97美元/件,同比增长28.40%;出口量、出口额及出口单价均有较大提升,并创下历史新高。



近三年,建陶业淘汰产能约25亿平方米

2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淘汰出局


为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和环保标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健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机制,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政策以及各产区地方政府的政策迭代和环保提标加速推进了建陶卫浴行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

近三年,建陶行业淘汰产能约25亿平方米,2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淘汰出局;行业洗牌加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低端中小企业生存日趋艰难,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煤改气”政策的落地加快建陶卫浴行业向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的发展脚步, 2019年陶瓷砖行业煤炭消费量比2015年下降80%、用户天然气达到60%以上;

环保标准提高和产业政策的加持,生产成本的提升以及替代产品的增多,让低附加值产品逐步退出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瓷片生产线数量在过去两年减少近35%,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绿色制造、智能制造

是行业迭代的必由之路


2019年9月,建陶行业又有7家企业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截至目前,建陶行业“绿色工厂”已达18家,其中唯美、新明珠、蒙娜丽莎三家头部企业多个工厂荣登榜单,从侧面反映出优秀品牌企业绿色制造水平在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同时对建陶卫浴行业绿色转型起到了以点带面和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起草的《建筑陶瓷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卫生陶瓷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也为推进建陶产业绿色制造进程、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制造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9年,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环保技术和装备相继问世,以自动化器械代替人工,以智能化器械代替非智能化器械,包括工业机器人、借助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个性化柔性定制、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并逐步向“无人工厂”发展,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劳动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以唯美、新明珠、蒙娜丽莎、诺贝尔陶瓷、金牌亚洲为代表的,以低碳、清洁能源、环保、全程智能控制的绿色智能工厂面貌,为全国陶瓷企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虽然是世界建陶制造大国,但是智能制造水平与世界陶瓷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速推进发展智能化是我国建陶行业实现由大变强、重构全球建陶生态圈的关键,势在必行。



装配式建筑成为

倒逼建陶卫浴行业转型升级的外部力量


2019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重拳频出,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更猛烈的“装配式建筑热潮”,一批装备式建筑项目落地建设,形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必然对陶瓷砖销售渠道产生深度变革,对于瓷砖企业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供应链体系、服务水平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也是对房屋质量把关的一种手段,必将有力促进陶瓷行业的标准化进程,成为倒逼建陶产业提升、推动陶企转型的外部力量之一。

在品类众多的陶瓷砖产品中,目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发泡陶瓷和大板产品,虽然目前尚存在规模小、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有待进改进和提升、生产成本较高、搬运难、铺贴难等一系列难点、痛点问题,但相信,通过科技的力量,标准的建立,陶瓷新材料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令人欣喜的是,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催生出全定制装配式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内外装饰挂件等建筑产业化相关部件受到市场的青睐。

据相关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整体卫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根据全装修、整装卫浴和装配式建筑的数量关系预测,到2021年中国整体卫浴市场规模将达173亿元,其中住宅市场规模将达164亿元。

整体卫浴、装配式卫浴成为一种新趋势,正在成为头部企业争相布局的新蓝海。未来两三年内,伴随着用户使用习惯、装修设计等方面的提升,整体卫浴将逐渐普及到精装修住宅。未来几年,整体卫浴的将继续迎来发展蓝海,整体卫浴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跨界竞争大量吞噬瓷砖市场份额

需要重新定义行业范畴



近几年,我国瓷砖产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8跌破百亿,2019年继续下行,回落至2011年的水平,其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萎缩、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渠道的裂变,但远不至于此,跨界竞争正在大量吞噬瓷砖市场份额,传统陶瓷砖正在悄然被跨界而来的新型材料、高附加值产品所替代,即使品牌企业也越发感到陶瓷砖产品被材料化、品牌影响力被不断弱化、产品的议价能力在逐步丧失的危机。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2019年,大板、薄板终于迎来了它的春天,“岩板”成为当下最火的行业热词,究其原因是岩板,大板、薄板的属性、应用空间及销售渠道被重新定义,物流、施工标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因而也在不断替代原来的饰面板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衣柜、橱柜、台面、实验室桌面等;

此外,发热砖、负离子陶瓷砖、夜光陶瓷和地暖陶瓷等一批功能性陶瓷新产品,在产品性能、用途、功能以及安全和舒适度上寻求突破口,完全打破了原有的陶瓷砖概念,正在向生态化和智能化方向拓展,成为广泛应用于人居环境的新材料。

所以说,不是市场不要我们的产品,而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市场永远都期待着有更新、更高附加值、更高科技含量、更人性化、成本更低的材料和服务来取代现有的材料。

因此,要以陶瓷为纽带,借助科技革命的力量,打破原有边界,重新定义行业的范畴,研发生产更加符合现代化人居环境需求的新材料,新产品,这是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更是企业突围的新出路。

岩板、大板、发泡陶瓷以及功能性产品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陶瓷行业在新型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探索吹响了陶瓷行业绝地反击跨界竞争的冲锋号。



中国陶企海外建了50多条瓷砖生产线

陶机装备占海外市场1/3


在国内市场萎缩、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不断收紧、行业下行曲线逐步显现的今天, 全国主要陶瓷产区都面临较大的环保和产能过剩压力,多数产区已经开始明确提出“缩减产能”或“不再兴建陶瓷项目”,国内产区的竞争与迭代升级,我国建陶产业开始重新布局,开始进入到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来。

近几年,有的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主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少数企业是为了规避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工厂外迁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陶瓷企业在海外投资额近10亿美元(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建造五十多条陶瓷砖生产线,年产能超过2.5亿平方米。中国陶瓷机械装备约占海外市场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占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国内陶瓷产业经过三十余年的技术沉淀与阔步发展,中国陶机装备技术与化工原辅材料等上游配套产业日臻完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渐加强,成为支撑中国陶企“走出去”的强劲推动力。

中国建陶国际化进程已经由过去的初级发展阶段进入当前的成长阶段,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对于中国建陶企业来说,整合全球创新要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要把创新要素的资源放都在一个篮子里,反之,通过整合全球产业链资源,利用中国的装备、意大利设计、海外的土地、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优势、国际渠道与资本,形成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销售的新格局。


2020年或将成为陶业最寒冷的“严冬”

预计建陶产量下降5%


每年年初全国陶瓷人翘首以盼的“小阳春”,今年自然也成为了“迟到的春天”。在疫情影响下,今年中国经济的首季表现引来市场的广泛猜测与讨论,国内经济形势短期并不乐观,各种下行压力未来都有可能交织出现,颇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感。

从政策层面看,在“房住不炒”已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住房和住房不应该被炒作”、同时,还提出要加大对城市贫困人口的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现有住房升级、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等政策利好都为建陶卫浴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商机。

从市场需求层面看,中国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居民住房普遍进入“老龄化”阶段。在城市住宅中,有12个城市的建筑年限超过15年,比例超过20%。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旧城区的旧城区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改造旧社区并提高社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是未来的趋势,市场空间巨大,这也必将成为建陶卫浴行业的新增长点。

但与此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依然是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市场需求下行的大环境仍将持续,受疫情的影响有可能急剧萎缩,中国建陶卫浴市场由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已成为不得不去面对和接受的客观现实;

另一方面是疫情过后,给建陶卫浴企业造成的现金流骤紧、供求关系和市场平衡被打破、用工难问题更加棘手、提高智能制造水平迫在眉睫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该如何破解存量时代和疫情给行业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当前建陶卫浴行业同仁们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

面对国际建陶卫浴市场格局和市场环境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迭代的新形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新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强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必然有助于加速推动我国建陶卫浴产业结构调,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助力。

因此,必须改变以往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大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从规模扩张为主向高质量发展为主转变;由低端制造向智能创造转变,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 依托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力量,重塑新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依托资本和品牌力量,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大力度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问题,大力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同时,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更多地依靠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从单纯凭借传统优势转向依靠创新和自主创新参与市场竞争,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模式、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同业竞争转向跨界合作、共享共赢、全力推动产业迭代,加快促进产业向生态化、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2020年有可能将是中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所经历的最寒冷的一个“严冬”,虽然整体建陶卫浴市场的回暖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过这段蛰伏期,中国建陶卫浴市场一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预计2020年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行业总体将继续维持在理性的盘整区间,建筑陶瓷产量下降5%,卫生洁具产量依旧保持稳中有进态势,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能够基本横盘在2019年的水平。这需要每一位陶瓷人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大的智慧、更顽强地意志全力以赴地去拥抱中国建陶卫浴行业的春天!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