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陶瓷企业在海外投资额近10亿美元,建造了五十多条陶瓷砖生产线,年产能超过2.5亿平方米。国内一些知名陶企如马可波罗在美国,新中源在乌兹别克斯坦,金意陶、欧文莱等在马来西亚,均建有生产基地,甚至一些从没有办过陶瓷厂的中资企业因为在当地有一定的优势也开始在国外办陶瓷厂。显然,“出国办陶瓷厂”已经引起国内一些陶瓷厂老板及出口商的浓厚兴趣。
最近和几位朋友聊天,其中两位都是在国内各地投资建陶厂最多、最有影响力的人士,也对国外投资办厂观察思考已久。其中一位用了先后两年多时间,考察了三十多个投资办陶瓷厂较有潜在优势的国家,并精辟的总结了出外投资建厂5条原则性意见。这两家企业均已出外投资建厂。两人对到国内各地投资建厂所见略同,对出国办厂也有很多相同的看法,令人有大开眼界的感觉。兹作分享。
1
在国内投资建陶瓷厂,投资环境最好、最便利的地方显然是广东、广西。两广文化、风俗人情、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都接近广东创业者习惯,不同之处也易于融合,但广东北部个别地方也有不少麻烦,卡得人不好做事,太穷的地方思想观念有问题,喜欢找投资人的麻烦。外省普遍不如广东,X南X湘比较突出,招商是一帮人,管理又是另外一帮人,承诺的事不兑现,最后你找谁都不行,只得认栽。外省投资环境值得认可的地方是四川、重庆。资源有优势,当地政府服务部门有“双赢”的思维观念,性格也比较直率,说话算数,管理者与员工容易沟通,企业也比较容易发展。
由于中国瓷砖产能严重过剩,陶瓷厂的利润空间很低,现在去各地办厂一般都不理想,企业只能依靠各地不同的资源优势赚取微薄的利润。比如可以烧煤气、周边有瓷土矿、交通便利、税收优惠等,以此而赢取比其他产区同行的一点优势而存活,没有这种优势,当下陶瓷厂生存就困难。
2
出国办陶瓷厂利润空间大大高于在国内办厂,但是出国又有出国的问题。语言、文化、思维方式、饮食、生活习惯、法律、工作习惯和设备进口一大堆的证书等都是天天相见的问题。在中国建陶瓷厂可以当年投资当年投产,有利于更快回收投资,而在国外效率低下,用2-3年时间建个陶瓷厂算是情况正常下又抓得比较紧了。平时还有一堆文件等着你答复,不签不行。签吧,你又不知道里面写了啥?谈判是有翻译,但翻译你很难满意,往往是他当着你的面和乙方谈了半天,然后几句话把个结论告诉你,当了你的家。你没有办法和对方做工作和建立个人友谊关系(因为语言不通),去争取可能的利益。你当然会对翻译提意见,但人家屡教不改你也只有干瞪眼。
一些必要的论证工作你最好请当地有关部门来做,如果你想省钱,在国内做好论证拿过去。国与国之间的标准不同,也得人家审核才能实行。这又对不起了,他的审查基本上等于重新由他们来设计,费用一大堆,价格之高有时超过你请他们的论证费用,因为你的设计资料还要先请专业翻译才能提交所在国的认证部门。
国外办企业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不同,如果按照我们的习惯想当然去做就会花很多冤枉钱、吃很多苦头,包括目前的疫情,一不小心就要白付全体员工的工资,部分费用白花是难免了。如果在国内有什么事情需要协商,我们可以做工作,可以喝酒交朋友等等,争取改变原来的要求决定。而在国外如果当地政府一旦提出要求,那就几乎等同于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办事情比较死板。何况你什么事都瞒不过翻译。
在国外办厂不仅必须和国内办厂相比较,还应该与国际贸易相比较,必须了解当地行情和物流成本,物流成本不能简单的考虑重量、体积、距离等主要因素,还要考虑是不是运输热线?货轮是否需要压仓等因素。
比如,广东发一个集装箱货柜去马来西亚、菲律宾只需300-350美元运费,因为这里是海运,是热线,而广东发一个货柜去哈萨克斯坦平时却要6000美元,因为这里不是运输热线,也不是海运而是铁路陆运。
再比如你发一个20英尺集装箱货柜去意大利,运费高达大约要2000-2500美元左右,而意大利发一个货柜来中国则只需要300元人民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是因为意大利来中国的货物很少,货轮为了运输安全,必须有货物压仓,使货轮吃水达到一定深度,如果达不到这个深度就不能启航,即使是废石头也要装进货轮。懂得了行情和物流成本,你投资办厂才会比较科学合理的得以安排。
3
那么,出国办厂有哪五种情况不能去呢?
一、和中国存在边界纠纷和历史恩怨的国家不能去。
现在主要是印度和越南。这两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目前都发展很快,特别是陶瓷卫浴家居业发展快。本来是我们的机遇,但由于过节和成见,普通百姓都可能对我们有敌对情绪,让我们防不胜防。
二、工会组织强大的国家不能去。
有些国家的工会过于强大,特别是欧美国家等发达国家(非洲南非也很特别),不仅企业有工会,而且车间、班组都有工会代表,他们偏袒工人,使企业经常受到罢工和投诉威胁,处在不利地位。即便是当地人办的企业都未必能讨到公平合理的结果。我们这些外国人势单力薄、人地两生,一旦发生纠纷,谁来帮你说句公道话?只能忍气吞声、破财消灾。所以不去为妙。
▲国外的工会组织
三、政局不稳、治安不好的国家不去。
中国喜欢政治经济学,国外的经济也深受政治影响,漫不说政局动荡,局部战争的地方不去。两党相争,轮流执政的不发达国家国家也不宜去,因为不发达国家的所谓民主是建立在执政党某个人或者其家族权威之上的,很不稳定。如果你是在A党执政时去投资建厂的,轮到B党执政上台后就可能让你难堪,对你严加约束乃至打压。也可能在税收、环保、劳资关系方面做文章,使你难受。
治安不好,投资者或者中国人也经常会被盯上,非洲尼日利亚就发生过绑架在厂外看矿的中国技术人员的事件,最后花钱解决算是好结局。还有在路上持枪扫射在厂外办事没有停车的中国人的车辆,造成子弹从脸颊擦耳朵穿出的事件。还有疟疾等传染病也很危险。
四、离中国太近,运输成本低的国家不去。
因为海运、物流成本低,中国制造成本低于周边国家等原因,中国产品很容易辐射。你去这些国家办厂很容易受到中国出口产品的冲击,产品差价不大,你必须考虑到和中国企业的竞争,这是很辛苦的事。
五、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国家不去。
基础设施不完善事倍功半,公路、高速公路、铁路、高铁、航空、水运、海运、码头集散地、服务业等要素都必须考虑周全,特别是电力和能源,非洲国家大部分都是短板,陶瓷厂要自备发电厂,增大投资。如有一处或几处缺失,工厂运作可能就不正常甚至暂停。个别非洲陶瓷厂因为工厂有电(自己发电),周边村民的领导或者酋长找上门来要求企业送电,供自来水,搞的企业十分为难。
除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外,去投资的地方一般要有资源优势,从而构成竞争优势。“五不去”是下限、底线,资源优势是动力、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