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卫网
所在位置:首页 > 陶瓷资讯 > 肇庆46家陶企162条线“煤改气”通过验收
肇庆46家陶企162条线“煤改气”通过验收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21169    作者 : 陶瓷资讯    2020-11-19

陶卫网讯  11月15日,肇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肇庆市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的建议(048号政协提案)(以下简称“建议”)。其中重点提及:要限期落实煤气发生站的拆除工作,坚决淘汰一些占地多、污染大、效益低的陶瓷企业;税务部门要根据相关政策,研究对清洁能源改造、达标排放的建筑陶瓷企业,进行排放应税减按征收,如大气污染物排放低于规定的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



据了解,在10月14日肇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对政协肇庆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48号政协提案的答复中提及,目前,计划实施“煤改气”的48家陶瓷企业164条生产线,完成改造47家167条,超额完成计划任务,通过验收46家162条,进度达97%。目前,全市在产陶瓷企业50家149条生产线,其中,使用天然气生产的企业44家129条生产线。

早在9月29日,据南方网报道,肇庆市生态环境局针对VOCs、陶瓷、玻璃、水泥、铝型材等重要污染来源行业深入展开摸底调查,对257家重点管控企业、33个重点管控工地实行差别化管控、精准治污。其中提到,经过2017年和2020年两次提高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目前肇庆市共264条生产线,计划实施关停退出56条生产线,“煤改气”已完成205条,未完成仅3条,完成率达99%。



6月中旬,广东生态环境厅也曾在《精细化管控大气污染 助臂探索“肇庆路径”》中提及,目前肇庆全市陶瓷企业达63家,共有260条生产线,其中计划实施关停退出的企业有15家55条生产线;而在计划实施“煤改气”的48家企业164条生产线中,已改生产线132条,并有50条已通过“煤改气”生产线验收。(相关链接:肇庆15家陶企55条生产线计划关停退出,132条已改天然气)

此次“建议”中提到,肇庆陶瓷产业转型或退出迫在眉睫,并建议:限期落实煤气发生站的拆除工作,坚决淘汰一些占地多、污染大、效益低的陶瓷企业;加快天然气管网建设,保障气源供应;相关职能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陶瓷煤改气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政策配套。

“建议”中提到将对于成完提标和燃料清洁化改造的,税务部门要根据相关政策,研究对清能源改造、达标排放的建筑陶瓷企业,进行排放应税减按征收,如大气污染物排放低于规定的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

肇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建议”中提到肇庆陶瓷行业“煤改气”的迫切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其中指出,肇庆陶瓷企业主要分布在肇庆市的鼎湖、高要、四会东南板块,属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瓷土从开发、运输、生产全过程对空气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建筑陶瓷制品行业一次排放对肇庆市细颗粒物(PM2.5)贡献占比高达12%以上,对于肇庆城区这种三面环山地形,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难于扩散,极易出现污染物累积的污染天气;

此外,肇庆市的建筑陶瓷企业产值约240亿元,仅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6%;但能耗超200万吨标准煤,占规上工业能耗比重35%以上,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工业排放量的45.0%以上。而根据各县(市、区)上报的2019年工作计划,仅高要区明确了保留并推动萨米特陶瓷在2019年底前实施煤改气,自2019年至2021年底前以每年淘汰退出30%左右生产线的方式分步实施退出,其他地区至今没有明确工作态度与推进时间进度,四会市明确2018年底退出的2家陶瓷企业至今仍在生产。

“建议”中还提到,目前天然气基础建设进度慢,高要区禄步镇、活道镇、大湾镇,广宁县、德庆县至今仍未建设燃气管网。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