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卫网综合报道 两会成为最近的热点,也备受陶瓷人关注。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醴陵市醴泉窑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黄小玲表示,此次大会期间,她将就日用陶瓷出口退税率问题建言,为陶瓷产业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陶瓷产业是湖南省标志性传统产业,产品出口欧美、日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及产业发展本身诸多因素制约,迫切需要国家政策扶植。”黄小玲介绍,中国日用陶瓷产量约占全世界70%,初步形成了湖南醴陵、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和福建德化等多个日用陶瓷产业集群。以醴陵市为例,2015年醴陵日用陶瓷产业总产值为263.3亿元,直接从业人员20万人,陶瓷出口企业174家,陶瓷出口近11亿美元,陶瓷产业带动了采掘、物流、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发展。
当前,我国日用陶瓷产业经营成本增加,出口竞争力持续弱化。黄小玲了解到,现阶段国内对日用陶瓷出口产品征收17%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3%。但根据现行政策,陶瓷产品还需另征10%的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且工资成本无法抵扣,随着近年来原料成本、员工待遇等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负担越来越重。
黄小玲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转型发展,重建竞争优势。继续提升陶、瓷餐具的出口退税率至17%,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工资成本制定专项政策,不计征增值税或享受国家的相关政策待遇做进项扣税。这两项税费政策调整可有利于企业大幅降低税负,提高行业利润水平,同时可引导行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推动民族品牌更好地走出去。
近年来,世界日用陶瓷的总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国际日用陶瓷主要产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地区是世界日用陶瓷的第一大产区。我国日用陶瓷的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 年我国日用陶瓷占世界总产量的62%以上。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大部分出口陶瓷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总体档次不高,叫不起价。相较之下,日本的陶瓷产品不但精细,且平均价格高出我国陶瓷5倍至10倍。由于行业门槛不高,国内陶瓷产区不断有小厂投产,大打价格战,压缩了原本就不高的利润空间。要维持工厂正常运转,唯有低价保订单,长此以往,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日用陶瓷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从行业环境来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我国日用陶瓷出口增长放缓。同时,因劳动力、能源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利润空间受到压缩。一方面是东南亚国家加入了竞争行列,如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菲律宾等,这些国家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另一方面是反倾销调查、技术性贸易措施日益频繁。墨西哥、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反倾销调查轮番登场。
(责任编辑/唐永谊)